7月10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棉花遗传改良团队见面会在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C408会议室举行。棉花团队的4名老师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4名大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首先是由棉花团队带头人张献龙院士从团队成员、团队优势、团队成果与转化、学术影响与发展布局几个方面向营员们介绍了棉花团队的概况,对营员们的加入表示欢迎,并借用习近平总书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以此勉励大家要“生机勃,干劲足”。

之后,林忠旭老师鼓励大家踊跃交流,在该环节中,营员们针对“棉花育种周期从一年缩短至六个月是如何实现的”,“基因组学对于计算机水平的要求”以及“棉花种植面积逐渐缩向新疆地区”“将来石河子大学大数据基地建立的应用有哪些”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张老师积极为营员们答疑解惑,并深入浅出的向大家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所提到的科学研究态势,即:“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 张老师讲到极宏观是指做科研不仅局限于小的点,要站在高的角度上系统攻关重大科学问题;极微观则是聚焦理论创新研究,实现0到1的突破;极端条件一方面是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是全球频发的极端天气;极综合交叉则是多学科交叉融合,深度合作。

最后是复试环节,看得出,营员们都做了精心准备,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从学业成绩、科研经历、实践活动以及读研展望与规划等方面全方位的向老师与同学们介绍自己,并积极回答老师们的问题。现场氛围十分活跃。接近尾声之时,张老师再一次表示对大家来棉花团队见习的欢迎,鼓励大家只要好好干,都有很好的发展机会,在棉花团队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撰稿人:李元雪 陈美林
审核人:林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