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不仅在科研方面成果丰硕,也在教育方面硕果累累,请问您是怎样协调时间的?关于管理时间方面,您对现在大学生有何建议?
这个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操控自己的时间的问题,时间总是有限的,但不同的人对于时间的利用效率不同。时间观念比较强的人,往往表现出走路很快,做事设定时间上限,善于分配时间,有时间就安排事做,不让时间无价值地溜走。我在科研上还谈不上成果丰硕,这些年来取得一些成绩,都是我和我的团队共同实现的,尤其是研究生与我们的老师团队有着默契的共同兴趣和奋斗精神。过去的5年,我们棉花团队在影响因子大于5的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22篇,其中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1篇,在Plant Physiology上发表论文5篇,在New Phytologist上发表论文2篇,在Plant Journal上发表论文2篇;培育的杂交棉品种广泛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10多项专利,在国际棉花研究领域有一席之地。我一直对研究生强调要把科研作为自己的事业才会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会出成绩。学生不能为了就业而读书做研究,而应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事业和兴趣而读书做科研,否则难以成功或持久性地成功。我坚持“胁迫处理”才能培养出人才的理念,所以我们团队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有压力的,有道是“严师出高徒”,我不仅对学生严格要求,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严格的,从不放纵自己,坚持不做无效率的事情。
关于教学与科研孰轻孰重的问题是一个难以辩解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大学教师的第一任务是教书育人,第二任务才是科研,但科研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只有教师的研究水平比较高的情况下,才能高质量的搞好教学和育人。大学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第一目标应该是把研究成果和对国际科技水平的了解应用到课堂上去。为了科研而放弃教学的教师不是大学需要的老师。我还想表达的一种观点是,教书和育人必须统一,教师不仅要在学术上影响学生,还应在思想、价值观、行为、品德等方面正确影响学生,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理想、有品位的人才。
我曾讲授过遗传学、育种学各论、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生物技术、研究生专题课等,并且我对生物化学很重视。我认为这些课程对我后来的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帮助,这些课程的讲授使我系统地掌握了这个知识体系。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教学会影响科研,我不这样认为,不教学的教师未必科研就能做好。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教师系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从学生中了解需求的过程,对自己的科研有矫正作用。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不是拮抗关系。在思想上把二者看作是统一的,就不存在时间不够或时间协调的问题了。大学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如果只重视一个方面,就显得空虚或不饱满。
现代的学生接触的是一个迅速变化和多样化的社会,受影响的方面比较多,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大学生要善于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因为时光是不会倒流的,青春是不会再现的。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暂不要问学到的知识有没有用,应该知道知识都是有用的,不要把知识的用途具体化,应该知道专业体系、知识体系内在的逻辑关系都是相似的,在训练人的思维方面功能是一样的。应该相信大学是一个教育和培养体系,专业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大学是对人基本能力、素养、分析和判断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训练的过程。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应该把自己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时间都有安排,都有目标。学会原谅别人,但决不原谅自己,应该知道浪费时间就是在消耗自己的青春。学校图书馆条件很好,图书很多,网络资源丰富,只要想学习什么,都可以找到资源。
2.请问研究生应当怎样读才算真正的有意义?
研究生首先应明白为什么读研,应该是为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如果是为饭碗而读,难以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如果为了事业,为了兴趣追求,就会不知疲倦,只要坚持,一定会取得突破。选好导师,选好课题,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多掌握研究方法和手段,有丰富的想象力,胆大而心细,多听学术报告并不断激发激励自己,有想法就动手实验,不要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善于与导师和同学讨论和交流,敢于在导师给予的课题基础上大胆创新等,对于研究生的成长成才都很重要。我有几名让我骄傲的研究生,他们每完成一个阶段的任务时,我除了与他们一起分享外,就是讨论和布置新的任务。“让能干的研究生干更多,鞭打快牛”是我培养优质研究生的秘诀。有一名博士生在Plant Physiology上发表2篇论文,在Plant Journal上发表1篇论文;目前在读的一名博士生,在Plos One, New Phytologist, Scientific Reports上分别发表1篇文章,最近一篇文章被影响因子为9.12的Nucleic Acid Research接受,而他硕博连读还不到5年,他并不急于毕业,而是继续做下去,相信还有更好的文章发表。研究生在取得成绩的时候千万不要想着歇歇脚,而是不断为自己加压,朝着更大的目标前进,因为博士期间是奠定自己事业基础的关键时期。研究生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我要求研究生一定要多读高水平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最近,我要求团队在Seminar中开辟一个“CNS讲读会”专栏,要求研究生选读自己感兴趣的在Cell, Nature, Science等大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向同学解读并讨论,能使大家在思想、方法上不断提高。同时,我也要求学生读文献要全面,不能仅读植物科学的文献,也要关注动物、微生物、医学方面的文献,做到借鉴和融会贯通。
3.您在科研的道路上可以说是披荆斩棘、一路向前,这么多年的学术生涯带给您什么?您是自始至终就对您所从事的科研很感兴趣吗?
我在科研道路上从来没有过一路向前的时候,说披荆斩棘倒是有的,那就是磨难。我晋升为教授的前几年还招不到学生,因为没有“名气”。但我尽力培养好每一名学生,他们的成长也带动了我的成长。科研兴趣不是与生俱有的,也是逐渐积累和成长的。我90年博士毕业留校工作,那时没有科研条件,经费很少,经不起消耗,发一篇国内核心期刊都很难,直到2003年才有SCI论文的突破,尽管只有零点几的影响因子也很有进步感。一个人的发展关键要不断往高处看,这样才不断获取动力。2004年在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上发表文章,算是向前迈出了一步;2006年在Plant Molecular Biology上发表文章算是开始了分子生物学研究。从2006年到2012年是一个积聚能量的过程,只发了一些小文章,没有太大发展,直到2012年在Plant Physiology上发表文章,算是又向前进了一步。2014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文章,标志着我们在棉花领域的研究进入了国际水平行列。回顾科研历程,是一个以苦为乐的过程,对科研兴趣的不断增强也使我不断地忘记科研过程的辛苦,兴趣就是这样不断培养和保持的。如果说这么多年的学术生涯带给我了什么,我的回答就是在快乐地享受辛苦的科研生活,只有以苦为乐才能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4.您作为大家心目中的牛人,有什么忠告给正在追逐梦想的我们?
首先我不是牛人,最多算一个平均水平的科研人员和一名普通的教授。在我心目中,施一公、张启发才算牛人,他们不仅是科学家,也是思想家,他们不仅自己的科研做得好,而且有高尚的修养,在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起到了引领作用。但作为一名教师,我可以给我们的学生一些忠告,因为你们将来承担的责任比我们这代人更大。首先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比如养成不浪费时间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前提),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习惯;第二就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要建立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丰富和提高自己思想的过程,一定不要让时间从自己的身边溜过。第三就是培养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这是人一生都应该保持的一种能力。有的人对周围的事物不敏感,就很难从周围的人和事吸取营养。在是非问题上要有坚持原则的习惯。第四就是不断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可以为自己取得的成绩高兴,但不能为之骄傲或满足,满足感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大敌。
5.您对您所教的学生满意吗?现在学生对学习普遍没有过多兴趣,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不同时代的学生有不同的价值观,现代的学生之所以对学习普遍没有过多的兴趣,就是因为难以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其价值取向容易受到纷杂的外界环境影响。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的时代,同学们应该学会甄别信息,获取正确的信息,才能比较好的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大多数学生还是有明确的目标的,他们具有浓厚的成长和发展的欲望,可能有时有点急躁和浮躁,建议首先打好基础,在校期间学习是第一要务,练好基本功,不愁无处用。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主要原因是目标缺失,树立目标、付诸行动,才能真正成长。此外,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还需要老师、学生和思政老师的共同努力。三农问题是我国将要长期投入建设的方面,学生利用寒暑假要积极主动的了解三农问题,只有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解决了,我国才能真正步入小康社会。如果同学们积极发现三农问题,投入其中,带着问题学习,就会有浓厚的兴趣。目前,很多企业家把资金投向三农,他们有远见,看到了三农的潜在商业价值。有的学生,有学农的也有非农的,毕业后到农业领域创业,说明一部分年轻人还是很有眼光的。
6.我认为现在学的东西和将来社会的工作脱轨太严重,将来要是工作也就是拿一个毕业证书,但其实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现在我们都很功利,为了找工作而读大学,您认同么?
这个问题就回到了我前面谈到的问题。大学不是做职业训练的,是培养社会精英的,但首先学生要有成长为社会精英的自我需求和动力,社会精英的第一要素就是社会责任感。我们的学生先有社会责任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是的,现在学的东西与社会需求脱轨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但不是都脱轨,总体上学校、教师也在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但作为学生不应该仅满足于课堂学习,学校的学习资源是很丰富的,大学生应该有自我培养、自我发展的意思。仅靠课堂是不能发展起来的,要对课堂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创新和利用,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地学习。在课程学习中掌握基本知识,围绕课程加强课外学习和社会实践,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我们每个青年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是为了社会、为别人造福,而不是为自己生存,否则目标就太小了,读大学的价值就降低了。我们读大学,受到高等教育,不是为了找工作,而是为了为很多人创造就业岗位。我们应该成为引领社会健康发展的人。
7.您在大学有没有干过什么疯狂或是至今都难以忘怀的事啊?我认为大学就应该更为自由,更加努力去做自己真正想去做的事。
谁的大学不疯狂?我们都年轻过,都为了大学而狂想过,也漫无边际过。大学给我留下的记忆很深刻。我们狂欢过,喝酒喝醉过。谁的青春不充满激情?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应保持理性,不能忘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有的时候以不变应万变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高考时英语仅仅30分,所以高中时就放弃英语学习了。大学里从ABC开始学英语,但半年时间我把教材内容全干掉了,别人在学为农业大学编写的英语教材的时候,我在学新概念英语。我真是为学英语而疯《狂过,但我并不知道为什么学英语,可今天对于国际交流太有用了。大学难忘的另一件事就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动机是很纯的,就是为了毕业后回家乡工作,理想就是当乡镇长,造福一方,因为农村太穷了,我读了很多农业方面的书和杂志,自认为可以带领农民致富,现在回想起来有一些幼稚,但这的确是我的理想。后来阴差阳错地读研究生,工作至今。
关于自由的问题,我想讨论一下。把大学看作更自由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应该说大学是更能自主学习的地方。从来就没有绝对的自由,在约束的条件下自由是有效益的,不受约束的自由是消耗生命。在大学可以自主的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想做的事应该是学习和创业、能力的训练,而不应该毫无意义地浪费时间,我前面说过,时间不会倒流。有些学生经不住网络游戏的诱惑,将来是要付出代价的。大家都是同班同学,在一个起点上,但十年、二十年后会出现严重分化,这个分化应该与日后的工作有关,也与大学时的态度有关。不要再让自由侵蚀你的理想。
8.在执行自己的计划时经常有事情干扰,导致计划就没怎么完成过,您遇到过这种事么?
是的,目前来讲,科研、研究生教育、行政管理、社会活动经常是相互交叉的,有时是有影响的。但导致我大的计划搁浅的情况并不多发生,这与我的习惯有关。我在处理每一件事时总是强调提前完成,决不会推到最后一天。现在行政比较忙,科研上的事只要有时间就做,把预先设定时间要完成的任务有空的时候就抓紧做。提前完成任务有好处,可以继续思考,不断修正,能保证质量。
9.您在大学的时候读过哪些书?能推荐给我们么?
大学的时候喜欢读《读者文摘》、《中国青年》等杂志,信息量大,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也读过《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也曾经想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读过一些文学著作,但现在都忘记了。坦率讲,这方面我没有发言权,应更多地向青年学生学习。学生们若能为我推荐好书,我会尽量去读,但时间和视力都很难满足这方面的需求了,所以我也劝学生趁年轻多读书,读好书。
10.您认为棉花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是什么?研究棉花新品种的意义在哪里?
棉花是第一大天然纤维作物,是可再生的纤维,由于它吸湿、通气、无静电的特性,是贴身服装不可替代的纤维来源。棉花生产需要投入的工时很多,随着我国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劳动力成本增加,靠人工种、收已不现实。棉花未来的发展应该是早熟、适合高密度栽培、降低肥料的使用量、提升质量、适合机收、机种,否则棉花生产难以稳定。解决上述问题,选育适合机械化播种和收花的品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是一个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就留给你们这些青年学子去解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