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实验室管理系统入口---- 个人信息填写流程---- 新闻发布流程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余渝研究员重返母校谈新疆棉花生产

更新时间:2017-06-12 16:13:12点击次数:字号:T|T

         67号下午,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所长余渝研究员受棉花团队张献龙教授邀请,重返母校谈新疆棉花生产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余渝研究员于2010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在国家作物遗传改良实验室棉花团队从事分子遗传育种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棉花偏分离遗传机制研究与遗传图谱的构建。毕业后,余渝博士毅然选择扎根边疆,一直在新疆农垦科学院从事棉花育种与生产的工作,现今当任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所长。

         报告开始,余渝研究员为我们介绍到当前中国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新疆地区,新疆棉区根据熟性可以分为:特早熟棉区,早熟棉区,早中熟棉区和中熟棉区。而根据地区分布又可以分为:南疆棉区,北疆棉区和东疆棉区。更深入地为棉花组师生报告了新疆地区及其单位为棉花生产所作出的一些工作,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选育了适宜新疆种植的新品种,如新陆早13,新陆早33和新陆早45等。2.完善“密,矮,早,膜”的栽培技术体系。3.全面推广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技术体系。4.实现了精准植棉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同时,余渝研究员也指出了棉花生产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1.由于机械化采收,棉纤维质量偏低,杂质含量偏高,增加了短纤维含量,长度和整齐度偏低等。2.突破性品种缺乏,审定多,推广少。3.棉花黄萎病逐年加重。4.棉花投入成本高。5.地膜污染严重,影响产量。6.自然灾害频发等。余渝研究员及其单位在棉花提质增效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调整行距以减少落叶等杂质以提高棉花质量,化学调控以减少人工投入,充分运用低温增效型脱叶催熟剂与配套技术,建立相应的服务团队等。最后余渝研究员为我们展望了将来要开展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棉花优异等位基因的挖掘,早熟棉种质资源优势群的划分,棉花耐旱种质资源的发掘以及棉花新品种的选育。

         报告结束,张献龙教授对余渝研究员的报告表示感谢,并指出新疆棉花生产虽然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取得非常喜人的成果,但是在将来,新疆棉花的生产也面临的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新疆地膜污染的严重性需要得到广大棉花育种工作者与科研人员的重视,需要尽快想办法解决;而对于新疆的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棉花育种家也应该将早熟早萌发作为育种目标,结合相应的种植模式尽量适应新疆水资源长期匮乏的环境。最后,张献龙教授对棉花学子予以勉励,新疆棉花生产遇到的问题不仅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同时广大棉花学子们作为未来棉花研究的接班人也应该努力学习和奋斗,为将来棉花理论和生产贡献一份力量。


                                                               供稿人:温天旺   审稿人:杨细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