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和中国农学会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做重要指示,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等发布系列报告。
唐华俊发布《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报告指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17年的57.5%,取得了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禽流感疫苗等一批突破性成果。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5%,畜禽水产供种能力不断提升。2017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带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与食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新时代,力争到2035年,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部分关键领域居世界领先水平,若干领域引领全球农业科技发展,全面支撑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科技现代化发展。
会议还发布了《2017全球农业研究前沿》《2017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2017中国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2017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4个专题报告,分别遴选出2017年度农业领域12个热点前沿和2个新兴前沿,15项重大突破性科学研究进展,30项中国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并基于全球22个重要农业国家2014-2016年农业领域SCI论文和发明专利产出数据,对全球农业科技发展态势及竞争格局做出了全面揭示。论坛发布环节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主持。
张桃林讲话强调,我国已经迈入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时代,迈入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迈入依靠原始创新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尽管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在很多领域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扑面而来,我国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任务异常艰巨。进入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科技肩负着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的历史使命,面临着农业农村科技供给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科技的需求不相适应,农业农村科技管理机制与激发活力、提高效率的要求不相适应,农业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应对国际科技竞争的挑战不相适应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农业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以深化农业农村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切入点,以攻克农业农村核心关键技术为突破口,统筹推进科技创新要素配置,加强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担当,更大的作为,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科技工作新局面。
会议设置高端学术交流版块。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唐启升、吴孔明、万建民、张福锁,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化兰及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员7位知名专家,围绕“中国农业农村科技战略与政策、绿色发展与渔业的未来、农业转基因技术发展与应用、生物育种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科技创新与农业绿色发展战略、禽流感防控技术发展、基因编辑技术发展”等农业农村科技政策与重大战略、农业热点技术与重大科技前沿等相关主题作学术报告。
据介绍,高峰论坛自2018年起每年召开一次,旨在打造中国农业科技智库成果发布与交流对话的高端平台和知名品牌。
来自财政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省市农业(畜牧、农垦)科学院、涉农高校、企业等单位代表共计50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