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7日上午,棉花团队开展了 “棉花多抗种质资源创新研讨会”, 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吴家和研究员、浙江理工大学孙玉强教授、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余渝研究员、石河子大学聂新辉教授以“棉花多抗种质资源创新”为主题进行特邀报告。张献龙教授主持研讨会,棉花遗传改良团队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张献龙教授指出,本次研讨会的目的是通过优秀棉花科技工作者的报告分享,进一步拓宽学生们的科研思路,提高科研工作的目标性和创新性。谈到四位专家都是毕业于棉花团队,还介绍了吴家和研究员是他的第一位博士生,他们都在棉花遗传育种领域坚持开展研究工作并快速成长,做出了很好的成果。
会上,吴家和研究员做了“棉花抗病虫重要基因鉴定和应用分析”的报告,他主要从科学问题的提出、抗病虫关键基因的鉴定和应用三个方面展开。他指出现阶段常年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花,使棉铃虫产生了抗性,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且危害逐年加重。针对这两个现象,他利用研究多年的vip3A基因,培育新型、广谱的转基因抗虫棉花;挖掘新型抗盲蝽蟓基因GM,培育转GM基因的棉花材料。他也详细介绍了几个棉花抗病基因鉴定和应用情况,并提出在植物进化中,存在着一些很重要的分子机制平衡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在应用抗逆相关基因调节植物抗逆性的同时要重视棉花生长发育的情况。
孙玉强教授做了“彩色纤维色泽形成的机制和分子改良”的报告,他首先从现有彩色棉生产应用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只有首先对彩色棉纤维的色素物质的合成与在棉纤维中的沉积相关机制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进行彩色棉颜色的遗传改良。在报告中,他分别从棕色纤维色素物质、白色纤维色素物质鉴定、棉花花青素代谢调控和彩色纤维遗传改良逐一展开,开展了一系列彩色棉研究的特色工作并培育彩色棉品种。他不仅展示了他开展的科研工作,也告诫研究生们要有效利用时间、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余渝研究员做了“兵团棉花生产现状与提质技术研究进展”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棉区的布局及产业地位和兵团棉花生产取得的成效,他讲到,现阶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选育了适宜本地种植的新品种,完善了“密、矮、早、膜”栽培技术体系,推广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技术,实现了精准植棉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但同时,他也指出兵团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之后,他分享了兵团机采棉质量提升技术的研究进展,在机采棉区域布局,种质资源材料的筛选与鉴定,机采棉保苗与壮苗技术和棉纤维发育规律以及抗旱资源创新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报告的最后,他也分享了他和华中农业大学棉花遗传改良研究团队合作开展的研究工作和成果,也提出做研究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棉花科学研究要面向新疆主产区需求开展。
聂新辉教授以“新疆棉花重要性状遗传基础的解析及应用”为题进行报告,她首先对新疆棉的战略地位、遗传多样性和机采棉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分享了自己在华中农业大学棉花遗传改良研究团队几年的学习经历对她科研和育种思路的巨大提升作用,她指出研究生在进行科研实验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科研思路和目标,并在学习中不断完善。在报告中她指出指纹图谱库对生产和育种的重要作用,并构建了新疆棉花品种指纹图谱库;介绍了不同的群体构建和遗传分析及育种应用。除了对科研成果的展示,聂新辉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干一行爱一行,要怀有对事业的情怀,也要甘于奉献。本次研讨会,棉花团队的师生也踊跃提问,与几位专家进行交流与讨论。
最后张献龙教授提出,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学会坚持,只有脚踏实地的坚持,一生总会做好至少一件事情;同时,在科研的道路上,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树立信心,瞄准目标,把科研作为毕生的事业,才会实现自己的目标。